欧美另类亚洲综合久青草_亚洲中文字幕每日更新_夜夜高潮夜夜爽高清无_九九99久久精品在免费线97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產品推薦 > 黃帝故里---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

黃帝故里---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

  • 文章來源:河南翰墨文旅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 發(fā)布日期:2018-04-20 21:37:52

黃帝故里

黃帝故里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軒轅路,為漢籍史書中記載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國之墟。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僑聯(liá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產“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遺產地。 [2-3] 
漢代在此始建軒轅廟,歷史有毀有修。明代隆慶四年(1570年)修葺,于廟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鄭縣知事許朝術于廟前立“軒轅故里”碑。后又經2002年和2007年兩次大的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黃帝故里景區(qū)。
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 2000年9月25日,軒轅廟(含軒轅故里)【時代:明至清】被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6月,由河南省旅游景區(qū)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布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2008年6月7日,“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2] 
當代一些文化學者、專家倡議將軒轅黃帝誕辰、上巳節(jié)設立為“中華圣誕節(jié)”,呼吁普天下華夏兒女在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日共同紀念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5]  根據新鄭市十三五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十三五”期間將黃帝故里景區(qū)打造為國家5A級景區(qū)。 [6] 
 
中文名
黃帝故里
面    積
100余畝
始建時間
漢代時期
祭奠儀式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地    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景區(qū)級別
AAAA級
著名景點
軒轅廟、中華姓氏廣場 [4]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河南省新鄭市
開放時間
08:00~17:30
門票價格
免費
建議游玩時長
1-2小時
適宜游玩季節(jié)
四季皆宜

歷史沿革

編輯
河南省鄭州市新
黃帝像黃帝像
鄭市古為有熊國,是古有熊氏的族居地,五千年前,軒轅黃帝出生于新鄭北關的軒轅丘 [7]  長于姬水河畔,黃帝元年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8]  帶領先民肇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
漢代時,為紀念黃帝功德,人們在軒轅丘上建造了軒轅廟,此后歷代都有修復。
明朝,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在祠前建軒轅橋。
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鄭縣令許朝柱在祠前立“軒轅故里碑”。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葺。《重修大殿記》記述:“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跡,乃當年故址。”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緬懷始祖功德。 [9-11] 
20世紀90年代后,新鄭市多次對黃帝故里進行改造擴建,景區(qū)面積達7萬多平方米,整體布局突出了“中華民族之根”的主題,從北至南
黃帝故里黃帝故里
依次有拜祖區(qū)、廟區(qū)、中華姓氏廣場區(qū),構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塊。 [3] 
2000年9月25日,軒轅廟(含軒轅故里碑)【時代:明至清】被公布為第三批河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02年4月6日,新鄭始祖山黃帝文化景區(qū)被中國僑聯(lián)命名為“中國僑聯(lián)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2006年6月,由河南省旅游景區(qū)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布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2007年,被列為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8年6月7日,“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2]  2008年游客接待中心被命名為全國巾幗文明示范崗。
2010年被命名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2年被命名全國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 [3] 
漢軒轅故里祠漢軒轅故里祠

主要景觀

編輯

黃帝故里景區(qū)

黃帝故里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創(chuàng)業(yè)、建都之地,戰(zhàn)國《竹書紀年》和漢代《史記》等史書均有記載。漢代建軒轅廟,歷代迭修。明隆慶四年于廟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鄭縣令許朝柱于廟前立“軒轅故里”碑。20世紀90年代以來黃帝故里多次進行擴建,景區(qū)面積已達7萬平方米,整體布局突出“中華之根”主題,從北到南依次為軒轅丘拜祖區(qū)、廟區(qū)、中華姓氏廣場區(qū),構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塊,氣勢恢宏,燦然有肅。
2007年擴建后的黃帝故里景區(qū)共分五個區(qū)域:中華姓氏廣場、軒轅廟前區(qū)、軒轅廟、拜祖廣場、軒轅丘與黃帝紀念館區(qū)。
中華姓氏廣場
黃帝故里景區(qū)門前廣場原名軒轅廣場,由于地處老城區(qū),形狀不方不圓,道路斜穿而過。2008年根據專家建
中華姓氏廣場
 
 
 議,將軒轅廣場更名為中華姓氏廣場,面積由原來的7千平方米擴建成1.5萬平方米的方形廣場,將景區(qū)內鼎壇移至百家姓廣場,放至廣場靠南三分之一處,鼎壇高9米,底座為35米×35米,壇面為21米×21米,共分三層15層臺階,鼎壇周圍廣場地板上刻滿中華4600多個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紋路散布廣場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觀百家姓,唱和諧歌,暢想民族騰飛之未來”。這一亞洲最大的姓氏廣場將成為群眾拜祖的主要場所。大典時,百家姓方陣群眾將身著姓氏標志的服裝參拜祖先。位于廣場中心的中華第一鼎——黃帝寶鼎高6.99米,鼎口直徑4.7米,腹深2.8米,耳高1.5米,足高2.8米,重24噸,鼎足為熊足,取意軒轅黃帝系有熊氏;鼎腹飾九龍,首頂艷陽火球,口傾水紋,祈風調雨順,象征祖國統(tǒng)一安定。造型莊嚴、凝重、大氣,被譽為“天下第一鼎”。
中華姓氏廣場周圍種植了活化石的水杉,共計960棵,正好象征了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俗話說:萬姓同根,根在人祖。中華民族就象是一棵棵的大樹,我們每個炎黃子孫就象是樹的春華秋實,所以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請不要忘了你是樹的哪根哪枝那條哪葉,這也正是我們修建這中華姓氏廣場的原因。
在“2009全國特色文化廣場頒獎大會”暨“第三屆全國廣場文化論壇”上,以展現(xiàn)中華姓氏悠久歷史的新鄭中華姓氏廣場被授予“全國特色文化廣場”榮譽稱號。
姓氏廣場姓氏廣場
軒轅橋
軒轅橋是軒轅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人為拜謁始祖軒轅黃帝,在祠前專門修建的。原橋為明“隆慶四年”即公元1570年所建。橋東側,有陰刻篆文“軒轅橋”三個字,西側的古磚上,刻有“許州造磚戶王仲”的字樣。由于朝代更迭、歷史變遷和地形地貌的變化,此橋被沉埋地下多年。2002年3月,新鄭市決定恢復軒轅橋這一景觀,在開挖新橋橋基時,正巧與古橋址相合。新修的這座軒轅橋,長12米,美觀、典雅,如長龍臥波,橫跨于姬水河上。 [12] 
軒轅橋軒轅橋
軒轅廟
軒轅廟是整個黃帝故里景區(qū)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漢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東西配殿和祠前庭,2000年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軒轅廟位于新鄭市區(qū)軒轅丘前。漢代建筑,歷代多有毀建,明清重修,存有大殿、東西廂房和前殿門。
軒轅故里祠
 
 
 清,康熙五十四年縣令許朝柱于祠前立“軒轅故里”碑。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鄭縣志·金石志》:“國朝,軒轅故里碑,碑在北門外,康熙五十四年邑令許朝柱立。”(卷三十九)清,道光十七年《林則徐日記》記述:此年林則徐任湖廣總督,農歷二月二十日,途經新鄭,由鄭州施牧和新鄭縣令李嘉禮陪同,至縣城北關軒轅廟拜謁黃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1958年“大躍進”祠有損毀,許朝柱立“軒轅故里”碑被毀。1990年后新鄭縣人民政府又修葺,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
軒轅廟正殿五間,中央供奉軒轅黃帝中年金身塑像,上面人文初祖的扁額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的題詞,殿內四周的壁畫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了皇帝一生的豐功偉績。東西配殿各三間,東配殿塑黃帝元妃嫘祖——“先蠶娘”像;西配殿塑黃帝次妃嫫姆——“先織娘”像。
祠前庭三間,以圖照展示新鄭的裴李崗、仰韶和龍山文化時期文物。祠庭院內,樹“林則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屬總會拜祖碑等。[14-15] 
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塑像于2005年4月10日落成。這尊漢白玉塑像為黃帝手執(zhí)寶劍的正面坐像。像高5.19米,以示“九五之尊”。
軒轅丘區(qū)“圣”:軒轅丘高19米,長100米,丘內建有中華第一宮——軒轅宮,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黃帝出生地。黃帝文化藝術苑區(qū)“趣”:有豐富多彩的黃帝文化藝術展示。
黃帝寶鼎壇區(qū)
黃帝寶鼎壇區(qū)位于軒轅廟后,南北長150米,東西150米,面積約2.25萬平方米,由青石甬道銘文、民族圖騰柱、黃帝寶鼎壇和楹聯(lián)長廊組成。青石甬道銘文鐫刻上自伏羲、神農、黃帝,下迄21世紀近萬年歷史,其
黃帝寶鼎黃帝寶鼎
中記有關黃帝在河南新鄭誕生、建都等史實。
甬道銘文兩側鐫刻“客家人腳印”。民族圖騰柱聳立青石甬道兩側,漢白玉石,10方,高3.6米,6棱,鐫刻中華民族56個民族的圖騰或族徽。黃帝寶鼎壇是黃帝故里景區(qū)標志性建筑之一,壇基為正方形,代表八卦之一“坤”,邊長50米。壇頂為圓形,代表“干”。壇高5米,代表“五土”,即山林、川澤、丘陵、水邊、洼地等,象征大地山河。鼎壇臺階取3699之數,第一平臺為3個臺階,為正道。第二平臺為6個臺階,寓八卦中陰爻,即陰、陽、風、雨、晦、明等。第三平臺、第四平臺各為9個臺階,合為99,為至尊。鼎壇四周以青石鋪面,寓意大地浩瀚,自然和諧。鼎壇上佇立九鼎,黃帝寶鼎立于中宮之位,青銅鑄造,高6.99米,直徑4.7米,重24噸。鼎腹三面,每面鐫刻三條龍,其中一條巨龍居中,回首反顧,龍首有似火球,寓為黃帝寶珠,象征光明;龍口涎水紋,象征風調雨順;鼎足為立熊,寓意國于有熊。此鼎為中華第一寶鼎。
新鄭是鼎器之源,中國最早的鼎器出自八九千年前新鄭的裴李崗遺址。五千年前,新鄭人軒轅黃帝最早將陶鼎炊器制成銅鼎禮器。黃帝寶鼎比我國現(xiàn)存最大的商代“司母戊鼎”高出5.66米,重23.6噸,比現(xiàn)今進入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廣東肇慶青銅鼎高出0.39米,重8噸。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其余8鼎,為四方四圓,通高1.25米,獸面紋飾,分別取仕、智、豐、愛、安、嗣、壽、財之名,以八卦之位環(huán)列黃帝寶鼎四周。楹聯(lián)長廊位于黃帝寶鼎壇區(qū)東西兩側,各長150米,寬5米,楹聯(lián)200幅,展示名人大家手筆,歌頌黃帝功績,心系故里,其中多為書法藝術佳品。 [16] 
漢闕
黃帝故里景區(qū)的大門為漢闕。闕,系最古老的門。闕者,缺也,是古代宮殿、祠廟和陵墓前的建筑物。這座漢闕其形為蜂腰形子母闕。母闕為重樓,上樓為重檐,高17.08米,東西兩闕之間凈距24米。 [17] 
漢闕漢闕
軒轅丘與黃帝紀念館區(qū)
軒轅丘與黃帝紀念館區(qū)位于黃帝寶鼎壇之北,占地約1萬平方米。軒轅丘舊址于此,清末被毀,今又象征性修復。丘高19米,直徑100米,丘上植草木。黃帝紀念館位于軒轅丘下,總投資1600萬元,高11.9米,寬50米,二層,建筑面積30018平方米。由鄭州大學建筑工程院和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進行建筑設計和裝修設計。紀念館采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法,為新石器時代人字形建筑,通過巖畫和青石等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根文化主題。一層在地下,北壁墻中央端坐軒轅黃帝黃銅像,通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執(zhí)權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視前方,睿智、英武、端莊、慈祥。紀念館門前亦有一尊玻璃鋼仿石雕黃帝像,與館內塑像相同。黃帝紀念館前左側靠東墻樹“世界客屬第十八屆懇親大會拜祖紀念碑”。歷年大型祭拜活動在黃帝紀念館前黃帝寶鼎壇區(qū)舉行。黃帝故里景區(qū)2003年為國家AAA級景區(qū),2006年晉升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軒轅廟前區(qū)
軒轅廟前區(qū),由南向北依次為漢代石闕,為蜂腰型子母闕,母闕為重樓,上樓為重樓,高16米,闕兩樓間距18米。指南車置于軒轅廟前區(qū)右側綠化帶中,與日晷對稱。四柱石坊,為漢代青石牌坊。軒轅橋與姬水河。軒轅廟區(qū)。
拜祖區(qū)
拜祖區(qū)(原為黃帝寶鼎壇區(qū)),中間由南向北為一條36米寬,深紅色花崗巖石通道,
軒轅丘與黃帝紀念館區(qū)
拜祖臺位于黃帝像前,臺東西長27米,南北寬20米,臺前設90厘米高漢白玉欄桿。頌歌臺位于拜祖臺左右兩側,每側各長20米,五級青石面層,每側可立250名頌歌者。頌歌臺兩側置黃龍。

始祖山風景區(qū)

始祖山,古稱具茨山,位于新鄭市區(qū)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zhèn)境內,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跡遍布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全國僑聯(liá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始祖山被河南省林業(yè)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被批準國家級森林公園。
始祖山主峰風后嶺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遠遠望去,好似一尊軒轅黃帝像,偉岸挺拔,眉眼畢現(xiàn),蔚
始祖山南天門始祖山南天門
蔚壯觀,令人肅然起敬。風后嶺南坡和東坡為數百米高的懸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構成高峻雄偉的山岳風景。同時,山坡上叢林密布,果園飄香,山半腰的青崗廟水庫,水平如鏡,清澈見底,西坡的黑龍?zh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瀲影,嫵媚動人,形成山、水、泉、林融為一體的秀麗景色。2010年以來,全市累計有20余萬人次上山植樹,新植常青樹種20萬株,始祖山森林植物達到48科252屬200多種,林地面積達466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形成了垂直分布的闊葉混交林帶,生物生態(tài)林帶、灌木植物林帶等三個群落。站在山腳下的駝窯村,仰觀始祖山東坡,數百米高的懸崖峭壁直插云霄,怪石林立,險峰突兀。走進山門,登上望祖亭,遙觀山頂,依山勢而成的炎黃二帝巨雕坐像清晰可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18] 

民俗文化

編輯
歷史上最早記述黃帝居軒轅丘的是戰(zhàn)國《世本》, [19]  說:“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產青陽及昌意。”漢代戴德《大戴禮記·帝系》、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從此說:“黃帝居軒轅之丘。”但軒轅丘在何地,史書記載不明。到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說明了軒轅丘的地望,說:“(黃帝)受國于有熊,居軒轅之丘,故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說軒轅丘在有熊國,即今河南新鄭縣。 [19] 

有熊舊都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于軒轅之丘,定都于有熊,史書多有記載:
戰(zhàn)國,《世本》:卷一帝系篇,少典生軒轅,是為黃帝。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都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黃帝居軒轅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謂之嫘祖,產青陽及昌意。 [20] 
漢朝,《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21] 
漢,《焦氏易林》:“黃帝有熊國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鄭是也。” [22] 
晉,《帝王世紀》:“(黃帝)授國于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鄭縣也。” [23] 
西晉,《續(xù)漢書·郡國志》:“河南尹新鄭縣,古有熊國,黃帝之所都。” [24] 
北魏,《水經注》:“或言新鄭縣,故有熊之墟,黃帝之所都也。” [25] 
唐,《括地志》:“黃帝征戰(zhàn)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 [26] 
大明一統(tǒng)志·古跡》:“軒轅丘,在新鄭縣境,古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生于此故名。” [27] 
自漢代在新鄭北關軒轅丘前建有軒轅廟以
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塑像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塑像
來,歷史有毀有修。明代隆慶四年修葺,于祠前建“軒轅橋”;清康熙五十四年新鄭縣知事許朝術于祠前立“軒轅故里”碑;清乾隆二十九年修葺,《重修大殿碑記》記載:“古傳鄭邑為軒轅氏舊墟。行在北有軒轅丘遺址,乃當年故址”。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緬懷始祖功德,新鄭市人民政府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黃帝故里進行了多次整修、擴建和改造,特別是經2002年和2007年兩次大的擴建。可以說,黃帝故里歷經了千年風雨滄桑,見證了歷代王朝沉浮,而黃帝故里的變遷歷程恰恰是社會大變革、大發(fā)展、大繁榮的一個縮影。

拜祖大典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華夏炎黃子孫于黃帝故里軒轅之丘(今河南省鄭州市下轄新鄭市)祭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拜先祖黃帝的儀式。唐代后升格為官方祭典。 大典現(xiàn)由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河南省委、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lián)合總會、世界客屬總會(香港)、歐洲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臺灣中國統(tǒng)一聯(lián)盟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鄭州市委、新鄭市人民政府承辦。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吳伯雄,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歷屆大典。在“首屆全球根親(客家)文化盛事頒獎大典”被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根親文化盛事”。
黃帝拜祖大典為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儀程共九項,分別為:盛世禮炮、敬獻花籃、凈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樂舞敬拜、祈福中華、天地人和。拜祖大典將繼續(xù)堅持“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諧和睦”主題,體現(xiàn)互動性,對黃帝故里文化以外的少林文化、中國功夫、嵩山文化等由黃帝文化派生衍生文化進行互動彰顯。 [28] 
新鄭是黃帝故里,是軒轅黃帝的出生、建都地,人文始祖黃帝在新鄭建立,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新鄭就有三月三風后頂拜軒轅的習俗,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華夏炎黃子孫的共同祖先。據史書記載,軒轅黃帝故里在河南新鄭。春秋時代的歷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俗稱“始祖山”)朝拜黃帝的記載,唐代以后漸成規(guī)制,盛世時由官方主拜,亂世時由民間自辦,一直綿延至今。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地理環(huán)境

編輯

地理位置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263px; top: 80px; z-index: -6881318; background: url(&quot;https://api.map.baidu.com/images/blank.gif&quot;);">
 
 
 
 
 
 
 
 
 
 
 
 
© 2018 Baidu - GS(2016)2089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黃帝故里位置
黃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地處北緯34°16′至34°39′,東經113°30′至113°54′之間。北靠省會鄭州,東鄰中牟縣、尉氏縣,南連長葛市、禹州市,西與新密市接壤。北距鄭州市區(qū)38公里;東北距中牟縣城45.6公里、開封市區(qū)120公里;東至尉氏縣城42.6公里;南至長葛市區(qū)20.4公里、許昌市區(qū)40公里;西南至禹州市區(qū)36.5公里、平頂山市區(qū)84公里;西至新密市區(qū)34.5公里。 [29] 

氣候特點

新鄭市處于華北平原、豫西山地豫東平原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公歷3月至5月為春季,天氣溫暖,多東北、西北風,雨水偏少;6月至8月為夏季,天氣炎熱,多東南風,雨水偏多,降水量占全年的52%;9月至11月為秋季,天氣涼爽,風向不定,雨水偏少;12月至次年2月為冬季,天氣嚴寒,多西北、東北風,雨雪偏少。 [30] 

旅游攻略

編輯

景區(qū)信息

黃帝故里黃帝故里
地址:鄭州新鄭市軒轅路中段
最佳出游時間:
鄭州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3℃,降雨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春秋兩季天高氣爽,百花齊放,為旅游最佳季節(jié)。
景區(qū)開放時間:08:00~17:30
建議游玩時間:2小時 [31] 

散客指南

  1. 鄭州火車站廣場乘坐以下運營巴士:
    發(fā)車站 終點 發(fā)車時間
    鄭州 新鄭汽車站 05:50-19:30夏天 9分鐘/班,票價7元
    鄭州 新鄭汽車站 06:00-17:30冬天
    新鄭汽車站——黃帝故里步行890米到達。
  2. 公交轉乘:
    從鄭州市火車站走約190米到火車站總站(大同路)乘坐 ;981路(原K81路) (坐11站)到萬客來站(S103)下,走到新客運南站總站轉乘;
    鄭州市客運南站-新鄭北關汽車站 (坐1站)到新鄭北關汽車站總站下。走約680米到黃帝故里。

自駕指南

鄭州——新鄭
  1、107國道:從鄭州市區(qū)——十八里河——107國道——新鄭西關——向東直行經西關雙洎河——騰飛像閣老路向北——閣老路與軒轅路交叉口向東200米——黃帝故里景區(qū)。
  2、鄭新公路:從鄭州市區(qū)——十八里河——鄭新公路——新鄭迎賓路——黃帝故里景區(qū)。
  3、京珠高速:從鄭州上京珠高速——途徑機場高速——新鄭高速下路口——沿解放路向西300米——解放路與神州路交叉口向北——神州路與人民路交叉口向東直行——經人民路大橋、西亞斯學院、黃帝像、新鄭賓館——人民路與新建路向北——新建路與黃水路交叉口向東——經步行街——黃帝故里景區(qū)。
相關新聞:
上一條:六羊山通天河
下一條:墨子故里